查看原文
其他

“无赖”刘邦的早期社会关系调查

杨灵 中国国家历史 2021-01-22

全文共5219字 | 阅读需7分钟


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,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,欢迎转发到朋友圈!


还是那句老话,英雄莫问出处!




汉高祖刘邦,年轻时在司马迁的笔下是个“无赖”式的人物。他不事生产,行为不端,算是个问题青年。但就是这么个人物,后来开创了大汉王朝,汉族的汉,就来源于此。后人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,既然有如此大的反差,那么他年轻时真的是一个“无赖”吗?本文试图从他早年的社会关系来一探究竟。



刘邦的偶像

1



刘邦出生在战国末期,只比秦始皇小三岁,沛丰邑中阳里人(现江苏徐州市丰县县城附近)。那时候还是战国时期,魏国的公子信陵君魏无忌窃符救赵,名满天下,后为上将,统帅五国兵马救魏攻秦,把秦军赶进函谷关不敢出来,信陵君因此威震天下。


影视剧中的刘邦


像这样一个人,自然被很多人崇拜,少年刘邦,也是他的崇拜者之一。等刘邦长成时,信陵君已经去世,刘邦只能去找信陵君从前的门客张耳,据《史记·张耳陈余列传》中记载


『高祖为布衣时,尝数从张耳游,客数月。』


刘邦对信陵君的敬仰之情贯穿了他的一生,到他当了皇帝后,每次经过魏国的国都大梁,还要去祭拜信陵君,还给信陵君的墓地安排了守墓人。


『高祖始微少时,数闻公子贤。及即天子位,每过大梁,常祠公子。高祖十二年,从击黥布还,为公子置守冢五家,世世岁以四时奉祠公子。』


信陵君魏无忌最大的特点是礼贤下士,不管你出身如何,只要有本事,都能得到他的礼遇和重视,比如侯嬴和朱亥,一个是看门人,一个是屠夫,可是信陵君把他们待为上宾,结果他们在信陵君窃符救赵时发挥了重要作用。刘邦似乎是受了信陵君的影响,也能不拘一格用人才,最具代表的就是韩信。韩信起初在项羽和刘邦手下都不得重用,后来经过萧何的推荐,和刘邦进行了深入交流,并被封为统兵大将。刘邦这种魄力,不是一般人能有的,从中可以看到信陵君的影子。要知道,此时的韩信,可是从未带过兵呢。



从刘邦跟张耳游学的过程中,我们还能发现一些细节。刘邦找张耳时,张耳正住在外黄。外黄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附近,而刘邦则住在江苏徐州下面的丰县。从丰县到民权县,距离差不多160公里,考虑到古代的道路交通情况,加上当时的国家还没有统一,天下并不太平,刘邦赶几百里路投奔张耳,不仅需要过人的胆识,还需要一定的防身本领。短短几个月的门客生涯里,刘邦给张耳留下了深刻印象,以至于后来张耳投奔刘邦时,说过“汉王与我有旧故”。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,刘邦的个人能力很强,文武双全


刘邦的游学生涯是短暂的,此时他虽然有着远大的理想,但再丰满的理想,也敌不过骨感的现实。现实是刘邦的经济状况很糟糕,他不事生产,连吃饭都成问题,迫于生计,他经常到大嫂家蹭饭。结果有一次吃了闭门羹,饱受羞辱的他再也不去了。但生活还得继续,于是他去了隔壁的沛县,过了一段时间,沛县招募公务员,具体职位是亭长,刘邦就去应聘了。从这一刻起,命运向他微笑了。




小亭长大能量

2




亭在秦汉时为地方基层行政单位,亭长下属有求盗、亭父,算是个小官(秦时十里一亭,亭有长,下有亭卒二人,一为亭父,掌开闭扫除,一为求盗,掌逐捕盗贼),一般由服兵役期满而合格的人担任。沛县虽小,当过兵的人肯定不少,刘邦要面对大量的竞争者。再加上刘邦的户口不在本地,更增加了应聘的难度。但最终的结果是刘邦脱颖而出,成为了刘亭长。那么刘邦当上亭长,除了自身的条件过硬外,还有没有其他因素呢?通过阅读史书,笔者认为这个应当是有的。这个“应当有”的因素便是萧何。


萧何,汉初第一功臣,当时在沛县担任主吏掾(其职即功曹,掌官府人事),也就是县委组织部长。刘邦到沛县后怎么认识萧何的,史书里没有相关记载,有记载的是萧何对一介布衣刘邦很照顾,如此,让刘邦当上亭长对萧何来说似乎也不是个难事。萧何是个很奇怪的人,非常有才干,却拒绝升迁。


『秦御史欲入言徵何,何固请,得毋行。』


萧何没有给御史面子,却对刘邦青眼有加。刘邦是平民出身,本身没有什么架子,加上早年的游学经历,使他形成了豁达大度、仁厚爱人、乐善好施的性格,同时刘邦的个人颜值也不低。


影视剧中的萧何


『高祖为人,隆准而龙颜,美须髯,左股有七十二黑子。』


笔者认为,正是刘邦的这种性格以及出众的外在形象吸引住了萧何,使萧何愿意结交这个朋友,不管刘邦是布衣还是在亭长任上,萧何都经常帮助他。


『高祖为布衣时,何数以吏事护高祖。高祖为亭长,常左右之。』


刘邦出差到咸阳时,大家都送钱,萧何也比别人送得多。


『高祖以吏繇咸阳,吏皆送奉钱三(百),何独以五(百)。』


刘邦出差到咸阳,偶然见到了出游的秦始皇,在见识到了始皇帝的威仪后发出感叹:“嗟乎,大丈夫当如此也!”。笔者认为,这正是刘邦思想蜕变的开始,从此时起,刘邦有了更加远大的理想,虽然当时看起来是那么的不切实际。


得益于萧何的帮助,刘邦的个人眼界开阔了不少,同时他在亭长位置上也认识了不少人,如沛县的监狱长曹参、官方的(马车)司机夏侯婴等,这些人对刘邦也是相当欣赏。


除了这些人外,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,那就是刘邦的“大哥”。此大哥非上文令刘邦吃闭门羹的大嫂之夫,而是另有其人,他就是王陵。


『王陵者,故沛人,始为县豪,高祖微时,兄事陵。』


这句话写得很明白,王陵是刘邦在沛县认的“大哥”,是当地的豪强。刘邦在当亭长前得益于王陵的照顾,基本没人敢欺负他,王陵也很喜欢这位小兄弟。但当刘邦在沛县起兵时大家都推刘邦做头领,完全忽视了王陵的存在。王陵跑到南阳,自己拉起了一支队伍,自称为穰侯,不愿跟随刘邦。直到楚汉相争时,他才归附了刘邦。


『及高祖起沛,入至咸阳,陵亦自聚党数千人,居南阳,不肯从沛公。及汉王之还攻项籍,陵乃以兵属汉。』


王陵一直不是真心服刘邦,甚至和刘邦的仇人雍齿成为了好朋友,对此,刘邦心知肚明。待天下平定后,虽然王陵的级别评定比别人晚。


『以善雍齿,雍齿,高帝之仇,而陵本无意从高帝,以故晚封,为安国侯。』


但当刘邦病危时,他还是把王陵作为丞相的候选人,原因就是因为王陵质朴少文、秉性耿真。而刘邦的仇人雍齿,也是第一个被刘邦封侯的。可见,刘邦知人善任,不计前嫌。所谓“成大事者不拘小节”,用来形容刘邦是恰如其分。


萧何和王陵对刘邦的影响非常大。通过他们,刘邦结交了不少的人才。比如,后来战功第一的沛县监狱长曹参,救了刘邦一双儿女并且做了四朝太仆(高帝、惠帝、吕后、文帝)的县委司机夏侯婴,还有父子两代安定汉朝的沛县业余吹鼓手周勃,刘邦的老冤家雍齿等。除此之外,还有更多没能在史书上留下名字的人也受到了刘邦的影响。刘邦在不知不觉中拥有了极高的人气。他影响的范围再也不局限于所在方圆十里的那个亭。这个小亭长的能量慢慢从一个亭,到一个县,到几个省(汉王),再到整个国家。



强大的妻族

3



说到刘邦早年的社会关系,就不得不提刘邦的老丈人一家。吕公一家据说是吕不韦的后代,有很深的背景,吕公一家来沛县是为了避祸。吕公刚来沛县时摆了一场酒席,由于沛县县令是吕公的好友,所以来参加的人都是给了份子钱的,除了刘邦。刘邦谎称贺礼是一万钱(按后来的汉制,一万钱相当于一斤黄金),入了席,被吕公一眼相中,结果当了女婿,一文钱贺礼没收。事后证明,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,但在当时,这绝对跌破了很多人的眼镜。吕公相女婿的依据居然是相面,靠的是“一面之缘”,司马迁此处交代得如此简略,颇有一种“不管你们信不信,反正我信了”的幽默。


刘邦娶亲剧照


看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觉得吕公相面是一种传说,但笔者要说的是,刘邦的老丈人吕公活的年岁很长,据《汉书》记载,老爷子于汉元年被封为临泗侯,汉四年逝世,死后第二年,汉王灭项羽,即皇帝位。他几乎亲眼证实了自己预言的成功。


笔者在此并不是宣传封建迷信,而是想说,吕公相面,相的不是刘邦的面相,而是刘邦的面子,他看中的是刘邦本人的能力,以及刘邦深厚的社会关系。我们可以想象下,刘邦在吃酒时的表现一定非常出彩,频繁和人打招呼喝酒,这里面一定包括萧何、王陵以及一些我们不知道的人。吕公看在眼里,对刘邦自有一番评价。再者,吕公一家避祸到此,现实要求他们必须低调,所以选刘邦作为女婿是不错的选择。至于刘邦未来的丈母娘抱怨说,她的女儿连县令家求娶都没答应,这里可能有自抬身价的嫌疑在里面,就像现在有些父母给他们的子女相亲时常说的“我的女儿(儿子)如何优秀,当年谁要娶(嫁)她(他)我都没答应”。真实情况可能是县令说吕公的女儿不错,如果他家能娶到就是福气,双方都清楚这是客气话,谁也没当真。


吕公一家是刘邦的坚定支持者,吕氏家族无论在刘邦起事之前还是当皇帝之后,势力都是相当大的。在刘邦斩蛇起义后,他一度躲在芒砀山之间,别人都找不到他,唯有他的妻子吕雉可以找到。刘邦很奇怪,他妻子说“季(刘邦)所居上常有云气,故从往常得季”。这里的神话色彩,我们略过,我们能知道的是,刘邦的妻子能经常出去找刘邦,要知道,按秦法,此时的刘邦可是通缉犯,其妻的行为被知道可是要杀头的。结果现实是刘邦很自在,他的直系亲属还有他老丈人一家都没事,他的同事、大哥王陵也都是该干嘛干嘛,这真是很不正常,里面固然有秦始皇去世造成的影响,但不可否认,刘邦的妻族在沛县有着强大的影响力,能够使沛县县令不仅没有追查刘邦,还放过了和刘邦有关的所有人。


影视剧中的吕雉


据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记载:“吕后为人刚毅,佐高帝定天下,兄二人皆为列将,从征伐。长兄泽为周吕侯,次兄释之为建成侯,逮高祖而侯者三人。”这里表明,吕后的两位兄长都是带兵打仗、以功封侯的,在高祖时期,连同吕后父亲在内,都被封侯。特别是吕泽,据考证很多汉军将领都是他的部下,他之所以在史书中声名不显,和汉初那场诛吕的政变有着直接的关系。吕泽的封号是“周吕侯”,清代史学家梁玉绳在《史记志疑》中解释说:“周吕是号,非地名。师古高纪注云‘封名’是也。盖吕为姜姓,姜之先封于吕,子孙从其封姓,至周益显,意谓吕泽佐汉定天下,犹周有吕尚,故曰周吕。”


再比如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中田生谓张卿曰“吕氏雅故本推毂高帝就天下,功至大。”《三家注史记》对此的解释为“如淳曰:‘吕公知高祖相贵,以女妻之,推毂使为长者。’瓒曰:‘谓诸吕共推毂高祖征伐成帝业。雅,正意也。’索隐按:雅训素也。谓吕氏素心奉推高祖取天下,若人推毂欲前进涂然也。”也就是说,刘邦得天下是吕后家族率先大力推动,就像推小推车上坡一样。


从这些资料也可看出,刘邦的个人魅力和能力都很强,绝不是一个“无赖”一样的人,否则以他那样的出身(平民)和家庭情况(不治产业),很难得到吕家的大力支持。当时起义,“沛公”的候选人王陵可以算一个,吕公的大儿子吕泽能力也不差,结果众人还是选了刘邦,虽然很多人选他是怕起义失败后秦朝追究责任,想找个背锅的,但如果选出来的人能力、声望不够,那么起义的失败真是指日可待。刘邦未必不明白大家的心思,但还是愿意出头,只这份勇气就胜过众人矣。


既然说到吕公一家,那么就再介绍一下吕公的另一个女婿樊哙。樊哙是个卖狗肉的,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,在古代一直很低下,比刘邦的亭长差远了。可偏偏吕公的二女儿就嫁给了他,具体原因不可考。樊哙是刘邦事业的坚定支持者。早在刘邦因为私放囚徒躲藏在芒砀山时,樊哙就和他躲在一起,不仅如此,那时他可能还充当刘邦与萧何等人的联络员。



『樊哙,沛人也,以屠狗为事。后与高祖俱隐于芒砀山泽间。陈胜初起,萧何、曹参使哙求迎高祖,立为沛公。』


刘邦躲在芒砀山时,别人找不到他,但他的老婆吕雉总能找到,吕雉说『季所居上常有云气』,所以能她找到。笔者认为,这里可能的原因是樊哙每次从芒砀山跑回沛县时,把刘邦的行踪告诉了吕雉,所以吕雉每次“探亲”都能成功。樊哙后来的表现,相信大家大致都知道,对刘邦真是忠心耿耿。樊哙之于刘邦,就像朱亥侍奉信陵君一样。巧合的是朱亥也是屠夫,真是“仗义每多屠狗辈”。笔者有时想,刘邦大概跟樊哙讲过信陵君和朱亥的故事吧。



后记

4



写到这里,我们可以看出:刘邦有自己的精神偶像,虽出身寒微但胸怀大志,善于和各色人等打交道。凡此种种,造就了他的性格中既有痞气又有侠气,既能醉卧酒家、放浪不羁,又能够勇于任事,率一帮乡亲,诛暴秦、平天下,虽千万人吾往矣!


刘邦出身社会下层,在其早年的生活当中,与中下层人物的交流占据了生活的绝大部分。他知道这些人的所思所想,了解他们的需求,所以之后的战争生涯中,他虽然没有改掉他的“无赖”习气,喜欢给人难堪,但同时他又不吝赏赐,给手下人以实实在在的利益,人才们都愿意为他效力。对此,他的老大哥王陵总结道:


『陛下慢而侮人,项羽仁而爱人。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,所降下者因以予之,与天下同利也。项羽妒贤嫉能,有功者害之,贤者疑之,战胜而不予人功,得地而不予人利,此所以失天下也。』


最后,刘邦早期的社会关系虽然造就了他的“无赖”性格,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经历的丰富,他慢慢朝着成熟的政治家迈进,最终成为千古一帝。所以,还是那句老话,英雄莫问出处



参考资料:

《史记·高祖本纪》

《史记·萧相国世家》

《史记·陈丞相世家》

《史记·张耳陈馀列传》

《史记·荆燕世家》

《史记·韩信卢绾列传》

《汉书·外戚传上》

《汉书·樊郦滕灌傅靳周传》

《后汉书·马援传》




(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号立场)


《中国国家历史》新书上市,长按下方海报二维码识别后购买!



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!


现中国邮政平台正推出9·19秒杀活动(持续一周),购买《中国国家历史·伍》《中国国家历史·陆》享受最低优惠,详情点击“阅读原文”一键下单!


· 有一种爱叫做在看 ·

欢迎转发朋友圈

公号转载须经授权,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





商务合作、订购微信号:zggjls01

投稿邮箱:zggjls01@126.com

邮发代号:28-474

QQ群:460382533

电话:13372012240


热文推荐

点击标题立即阅读



论大佬的终结——赵匡胤突然死亡之谜


九·一八特辑 |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(上)


司马睿:一个身不由己的卑微皇帝


南京 | 拆了这里,六朝古都,能看到的就只剩92年了


东汉酷吏的扫黑除恶斗争
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